電子寫真技術歷史簡介

中國早在十一世紀宋朝就由畢昇發明活版印刷術,是為濕式印刷術,亦即需要使用油墨的方式印在紙上;西方的第一本活版印刷術則出現在一四五六年由德國人吉廷堡(Gutenberg)印製的《聖經》。自此活版印刷術沿用近千年。直到到了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期,複印技術才開始進入萌芽階段;文件的複印主要用攝影方式、藍圖法和重氮法。這些方式必須使用化學藥劑,不但藥水味濃厚,且由於濕式顯像的關係,翻印的文字模糊又不能持久,只要放上一段時間,隨著化學藥劑的裂解與揮發,複本上的的字體也會跟著變黃、變淡,最後終於揮發消失掉。直到二十世紀中期,乾式印刷才被發明出來;到了70年代,半導體技術萌芽,助長了乾式印刷術的技術提昇,造紙技術越臻成熟列印品質越趨穩定,才漸漸打開市場;到90年代電腦普及資訊技術一日千里,由乾式印刷術為基礎的影印機與雷射印表機才漸漸普及。  乾式印刷術的起源可以追朔到1778年德國物理科學家喬治‧克里斯多夫‧李契騰柏格(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) (1742-1799)【圖1】電擊絕緣樹酯版

圖1 德國物理科學家喬治‧克里斯多夫‧李契騰柏格

圖1 德國物理科學家喬治‧克里斯多夫‧李契騰柏格(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) (1742-1799)